核心看点:
- 美国麻省总医院研究显示,伐尼克兰可显著提升16-25岁人群电子烟戒断成功率,为首个验证该药对年轻人有效的随机对照试验。
- 伐尼克兰组末月戒断率达5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4%;6个月维持率分别为28% vs 7%。
- 研究者呼吁医生主动询问电子烟使用史,并在有戒断需求时考虑药物介入。
- 18-25岁电子烟使用率高达24%,非法含香味产品广泛流通,合规产品稀缺。
- 专家称该研究填补治疗空白,为电子烟成瘾干预提供药物路径。
【两个至上2Firsts快讯】据Statnews 4月23日报道,美国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最新研究显示,口服戒烟药物“伐尼克兰”(varenicline)可显著提高16至25岁年轻人戒除电子烟的成功率。该研究于2025年4月23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这是首次针对年轻人进行电子烟戒烟药物试验。
在为期12周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团队共追踪了254名参与者。结果显示,接受伐尼克兰治疗的受试者中,有50%在最后一个月成功保持不使用电子烟,相较之下,安慰剂组仅为14%。六个月后,仍维持戒除状态的比例分别为伐尼克兰组28%、安慰剂组7%。
研究负责人、麻省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伊登·埃文斯(Eden Evins)指出,当前多数医生在治疗青少年电子烟使用问题时通常不会首先考虑药物治疗,临床医生应主动询问患者是否使用电子烟、有无戒断症状或渴求,如有,应考虑使用伐尼克兰进行干预。
伐尼克兰最早于2006年以“Chantix”商品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其机制为阻断尼古丁对大脑的多巴胺激活,从而减轻戒断症状和渴求。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和睡眠障碍。
尽管青少年电子烟使用率自 Juul 热潮以来有所下降,但2024年一项数据显示,仍有7.8%的高中生在过去30天内使用电子烟,且高达42%的高中电子烟使用者为频繁或每日使用。18至25岁人群的使用率更高,达24%。目前,美国FDA仅授权34个电子烟品牌销售,然而大量含水果糖果味的非法产品仍在便利店和加油站等渠道广泛流通。
该研究还发现,单纯的行为干预效果有限。试验中,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为期12周的每周行为咨询,并获推荐加入由非营利组织 Truth Initiative 运营的短信支持项目“This is Quitting”。结果显示,行为干预结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行为干预。
为确保用药依从性,研究团队要求参与者每日上传两次服药视频,并给予每次1美元补贴。参与者是否成功戒除电子烟,则通过唾液中尼古丁代谢物“可替宁”(cotinine)浓度检测加以验证。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未纳入同时吸烟与使用电子烟的个体,因此结果不适用于该类人群。
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教授、本研究以外的烟草控制专家本杰明·托尔(Benjamin Toll)评价称,该研究设计严谨、执行到位,“当前针对电子烟成瘾的药物干预选择极为有限,这一研究为行业提供了突破口”。
斯坦福大学成瘾研究专家朱迪思·普罗查斯卡(Judith Prochaska)补充指出,尽管样本规模有限,但研究结果具有实际意义,且副作用在可控范围内,整体退出率也较低。她强调,青少年群体缺乏有效的戒烟路径,市场上充斥高尼古丁、香味诱人的产品,使其更易陷入成瘾。
托尔指出,目前市场上有10多种伐尼克兰仿制药可供选择,无保险情况下月均费用约为100美元,在其所在诊所则因保险补贴降低至每月20美元。
他补充道:“我们作为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亟需开发出切实有效的新型干预工具,帮助大众戒除包括电子烟、尼古丁口含袋及大麻在内的多种成瘾产品。”
版权声明
本文章由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转载自已明确标注原始信息来源的第三方信息源。文章的版权及许可使用权归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或原信息来源所有。未经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擅自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否则本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处理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info@2firsts.com
AI辅助免责声明
本文可能借助AI技术以提高翻译和编辑效率。然而,由于技术限制,AI可能存在错误,因此读者应参考本文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以获取更准确的表述。
本文内容不应作为任何投资决策的依据或建议,2Firsts不对因内容错误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警示:
1.本文仅供产业技术、政策等专业研究之用,文中提及的品牌、产品仅为客观描述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品牌或产品的推荐或推广。
2.各类尼古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烟、电子烟及加热不燃烧产品)均对健康存在危害。请严格遵守所在国的相关法律和使用规定。
3.本文内容禁止未成年人阅读或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