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至上编译自Donga】“去年,当餐厅因 COVID-19 关闭时,我再次吸食 [香烟]。倒闭要花不少钱。我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崔先生,47 岁,首尔铜雀区)
“两年前,由于 COVID-19,我不得不休无薪假。我开始玩游戏是出于一种爱好,但当我进出电脑室时,我自然而然地开始抽烟了。” 由于政府的各种反吸烟政策(例如 2015 年卷烟价格上涨和 2016 年在卷烟盒上插入警告图片),卷烟销量一直下降到 2019 年,但由于 COVID-19 危机而逆转. 尽管因 COVID-19 爆发而导致经济低迷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萎缩,但据分析,卷烟销售正在“独自一人”享受蓬勃发展。

“香烟式电子烟”推动销售
2020 年,当 COVID-19 大流行开始时,国内卷烟销量激增。根据企划财政部(Ministry of Strategy and Finance)7月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烟草市场趋势》,2019年销售的卷烟总量(年度累计)为34.476亿包(见图形)。然后,2020年售出35.904亿包,比上年增加1.428亿包。2020 年不仅是韩国首例确诊的 COVID-19 病例,也是该病毒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一年。2021 年卷烟年销量为 35.901 亿包,与销量激增的上一年持平。
卷烟销量的增长持续到今年上半年。上半年(1-6月)卷烟销量178.07万包,比2021年上半年(174.83万包)和2020年上半年(17.36亿包)增加30-4000万包. 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今年的卷烟累计销量预计将比 2020 年和 2021 年显着增加。
这与 2014-2019 年卷烟销量的下降形成鲜明对比。政府在 2015 年初将卷烟价格提高了 2,000 韩元,并于 2016 年底在卷烟包装上插入了警告图片。由于这一政策,年卷烟销量从2014年的435.97万包到2015年的332.67万包、2016年的36635亿包、2017年的352.33万包、2018年的34.711亿包,下降2019 年达到 34.476 亿包。
与 COVID-19 大流行相关的卷烟销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韩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年 5 月公布的“成人吸烟者小组跟踪和深入分析结果”,2020 年受访者中表示从未尝试过戒烟的百分比为 44.3 %,比上年(39.4%)有所增加。吸烟最常见的原因是“没有缓解压力的好方法”(74.8%)。这被解释为意味着他试图通过香烟来缓解经济形势恶化和社会疏远所带来的压力。
占国内烟草市场60%以上的KT&G行业销售额的增长也很明显。据KT&G称,第二季度销售额为9663亿韩元,比去年同期(9509亿韩元)增长1.6%。这是继 2019 年第二季度(8126 亿韩元)和 2020 年(90810 亿韩元)之后的增长。
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方法
卷烟型电子烟正在推动卷烟销量的增长。计财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卷烟销量为15.2亿包,比去年同期(15.4亿包)下降1%。另一方面,卷烟类电子烟销量为2.6亿包,比去年同期(2.1亿包)增加5000万包,一年增长22.5%。今年二季度,卷烟类电子烟在整个电子烟市场中的占比为16.7%,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便利性被认为是卷烟类电子烟销量增加的原因。根据韩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KCDC) 的数据,65.9%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使用电子烟是因为它们闻起来不像香烟。“我可以在室内吸烟”(14.3%)和“我认为它比香烟危害小”(12.1%)紧随其后。此外,2019年美国发现一例吸食液体电子烟后患严重肺部疾病的疑似病例也产生了影响。在韩国政府建议停止使用之后,大量国内液体电子烟用户已经转向卷烟。
与卷烟销量的增长相反,整体消费者情绪被冻结。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29日公布的《6月份行业走势》,衡量国内消费总体走势的“零售销售指数”环比下降0.9%。这是继 3 月(-0.7%)、4 月(-0.3%)和 5 月(-0.2%)之后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也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1997 年 10 月至 1998 年 1 月以来的首次。
檀国大学心理治疗学教授林林浩说:“有研究结果表明,由于 COVID-19,人们的‘危险行为’有所增加。我吸烟是为了忘记,”他说。林教授说:“受 COVID-19 严重打击的人,例如个体经营者,很有可能会寻找香烟。以前吸烟的人更有可能再次吸烟。”
一些人预测,卷烟销量的增长将持续一段时间。仁川大学消费主义教授李英爱说:“烟草是轻松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手段之一。我认为它不会很快下降,”他说。
声明
1.本文章内容来源于对第三方信息的编译,仅供行业内交流学习。
2.本文不代表两个至上观点,两个至上也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确认。对本文的编译仅用于行业内交流研究。
3.由于编译水平所限,编译文章可能与原文表达不尽相同,请以原文为准。
4.对于任何国内、涉及港澳台、涉外的表述和立场,两个至上与中国政府完全保持一致。
5.编译信息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