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看点:
- 马来西亚电子烟实体组织(Move)指控 “大型制药公司” 为保护自身产品,幕后推动禁令以打压电子烟竞争;
- 该组织反对全面禁令,认为应强化现有法规执行,规范销售渠道,而非一刀切;
- 警示禁令可能摧毁 30 亿令吉(约7亿美元)规模的合法电子烟行业,导致黑市泛滥,加剧健康风险;
- 政府正评估禁令可行性,部分州已暂停许可证审批,最终决定或于数月内公布。
【两个至上2Firsts快讯】据scoop8月6日报道,马来西亚电子烟实体组织(Move)主席萨姆苏尔・卡马尔・阿里芬(Samsul Kamal Ariffin)称,据称推动全国电子烟禁令的背后力量是制药公司。
在参与《Scoop Insight》播客节目时,萨姆苏尔指控 “大型制药公司” 利用自身影响力削弱电子烟行业,以保护其尼古丁替代产品 —— 这类产品如今正面临电子烟等替代品的激烈竞争。
“提议实施电子烟禁令的真正幕后推手不是大型烟草公司,而是大型制药公司,” 萨姆苏尔表示,“他们一直在幕后影响政策制定者,因为电子烟威胁到了他们的市场份额。”
他进一步指控,制药公司正利用公众对电子烟滥用和向未成年人销售问题日益增长的担忧,推动全面禁令,而非基于证据的监管措施。
萨姆苏尔警告,这样的禁令会适得其反,导致消费者转向黑市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缺乏监管,危险系数更高,进而引发公共健康风险。
“通过禁令无法消除需求。此举只会让人们无法获得合法、受监管的产品,为非法、不安全的产品创造生存空间,” 他提醒道。
马来西亚卫生部目前正在评估全国电子烟禁令的可行性,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艾哈迈德(Datuk Seri Dzulkefly Ahmad)证实,一个专家委员会正在审查该提案在法律、经济和公共健康方面的影响。
根据 2024 年《公共卫生吸烟产品控制法》(第 852 号法案),含尼古丁的电子烟液必须向药物管制局(DCA)注册,且禁止向 18 岁以下人士销售。
萨姆苏尔认为全面禁令并非解决之道。相反,他呼吁加强现有法规的执行力度,并建议电子烟产品应仅在由受过培训的员工运营的持牌电子烟店销售,而非在便利店或街头摊位出售。他还主张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遏制非法线上销售,并加强公众教育举措。
“禁令从未奏效。我们在新加坡、印度乃至澳大利亚都看到过这一点。当监管失效时,黑市就会蓬勃发展,” 他指出。
Move 与其他行业组织一再强调,电子烟是成年吸烟者减少危害的工具。萨姆苏尔援引英国公共卫生署和多项国际研究的数据重申,电子烟的危害远小于传统卷烟,且已帮助许多马来西亚人成功戒烟。
他还警告,突然实施禁令可能会摧毁马来西亚合法的电子烟行业 —— 该行业估计价值超过 30 亿令吉(约7亿美元),支撑着全国数千家小型企业和就业岗位。
“如果一夜之间禁止电子烟,不仅会扼杀人们的生计,还会让非法交易大行其道,” 他说,“这非但不能保护公众健康,反而会让更多人面临更大的风险。”
政府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宣布关于该禁令提案的决定。然而,由于柔佛州、吉兰丹州、玻璃市州和彭亨州等已暂停电子烟许可证的审批,人们越来越担心全国性禁令可能很快实施。
欢迎向 2Firsts 提供相关线索、投稿、联系访谈或针对本文发表评论。
请联系:info@2firsts.com,或在 LinkedIn 上联系两个至上 2Firsts CEO 赵童(Alan Zhao)。
声明
1. 本文仅供专业研究用途,聚焦行业、技术与政策等相关内容。文中涉及的品牌与产品,仅为客观描述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品牌或产品的认可、推荐或宣传。
2. 含尼古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烟、电子烟、加热烟草、尼古丁袋)具有显著健康风险。使用者须遵守其所在辖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3. 本文不应作为任何投资决策或相关建议的依据。对于内容中的任何错误或不准确之处,2Firsts不承担直接或间接责任。
4. 未达到法定年龄的个人禁止访问或阅读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2Firsts原创内容,或转载自第三方来源并已明确标注出处。其版权及使用权归2Firsts或原始版权所有方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分发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本文内容,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有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info@2firsts.com
AI辅助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借助AI工具完成翻译或编辑,以提升效率。但由于技术限制,可能存在误差。建议读者参考原始来源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欢迎读者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请联系:info@2firs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