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看点
- 校园执法:260所学校已获发尼古丁检测包,9月起违规学生将面临留堂、停学、体罚、品行扣分及辅导。
- 高校惩罚:违者或被取消领导机会、交换生资格、奖学金,严重者可被勒令退宿或开除。
- 同侪支持:黄循财呼吁学生互相监督与支持,帮助有电子烟问题的同伴寻求老师和家长帮助。
- 扩大打击:含依托咪酯电子烟将被列为C类毒品,供应者最高可面临鞭刑与监禁。
- 社会层面:执法范围覆盖军营、公共交通、公园及边境口岸,多部门联合打击走私和网络销售。
2Firsts,2025年8月28日 —— 新加坡教育部(MOE)最新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间,每年平均有3100名学生因吸电子烟被查处,高等学府平均每年约800名学生被发现吸电子烟。而在2020年以前,全国学校及高等院校上报至卫生科学局(HSA)的相关案例不足50起,问题呈现爆发性增长。
为此,自今年3月起,约260所学校已获发尼古丁检测包,用于识别学生吸电子烟的情况。教育部表示,所有校园内的电子烟违规行为将被上报,且从9月1日起,违规学生将面临更严厉的校内惩罚,包括留堂、停学、男生鞭刑、品行扣分及辅导。在高等学府,违者可能被取消领导岗位、交换生或奖学金资格,大学生还可能被勒令退宿,甚至被开除。屡犯者或贩卖者将面临更严厉处分。
卫生部(MOH)和内政部(MHA)联合声明称,学校指定人员将接受培训并被授权对违规学生采取执法行动。一些校园已部署金属探测器检查电子烟设备,并推动“同侪监督文化”,鼓励学生举报吸电子烟的同学。高校亦加强巡逻,重点检查“高风险区域”。
教育部长李智升(Desmond Lee)在记者会上表示,同侪支持对遏制电子烟问题至关重要。“年轻人更愿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因此积极的同伴支持非常重要。我们鼓励学生关心身边可能陷入电子烟困境的朋友,引导他们向可信赖的老师寻求帮助。”
社会全面打击
除校园外,政府将在公共区域和各大机构加强执法。自9月1日起,含有麻醉剂依托咪酯的“Kpods”将被列为《滥用药物法》中的C类毒品,供应者最高可面临鞭刑和监禁。新加坡武装部队与内政团队也将把依托咪酯纳入尿检项目,并在营区入口实施更严格检查。
公共交通方面,地铁和公交车站加强了巡查,部分违规乘客已被移交HSA处理。国家公园局、国家环境局也加大了公共场所执法力度。警方和肃毒局则与HSA协作,将例行执法中查获的电子烟案件并案调查。
在边境口岸,移民与关卡局(ICA)收紧了检查措施,以防电子烟走私入境。
为强化打击,多个机构将获授权依据《烟草(广告与销售管制)法》(TCASA)查扣电子烟及开具罚单。HSA官员也将被授权根据《滥用药物法》调查依托咪酯相关案件并监督吸食者。
此外,当局计划将电子烟相关违法纳入《有组织犯罪法》和《网络犯罪危害法》,并将TCASA违规纳入《防止腐败、贩毒和严重犯罪(追缴利益)法》,以便没收涉案收益、下架非法电子烟网络内容,全面打击走私和网络销售。
人力部(MOM)也将加强执法,新增700名官员获得TCASA下的执法权。国务部长Dinesh Vasu Dash强调,这些措施将“显著提升政府对卖家、走私者和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
欢迎向 2Firsts 提供相关线索、投稿、联系访谈或针对本文发表评论。
请联系:info@2firsts.com,或在 LinkedIn 上联系两个至上 2Firsts CEO 赵童(Alan Zhao)。
声明
1. 本文仅供专业研究用途,聚焦行业、技术与政策等相关内容。文中涉及的品牌与产品,仅为客观描述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品牌或产品的认可、推荐或宣传。
2. 含尼古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烟、电子烟、加热烟草、尼古丁袋)具有显著健康风险。使用者须遵守其所在辖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3. 本文不应作为任何投资决策或相关建议的依据。对于内容中的任何错误或不准确之处,2Firsts不承担直接或间接责任。
4. 未达到法定年龄的个人禁止访问或阅读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2Firsts原创内容,或转载自第三方来源并已明确标注出处。其版权及使用权归2Firsts或原始版权所有方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分发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本文内容,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有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info@2firsts.com
AI辅助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借助AI工具完成翻译或编辑,以提升效率。但由于技术限制,可能存在误差。建议读者参考原始来源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欢迎读者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请联系:info@2firs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