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看点:
- 查获详情:马来西亚巴生港海关官员查获了约30万件电子烟及其组件,这些货物伪装成家具,用绿色聚乙烯袋包裹。
- 走私手法:走私团伙惯用绿色聚乙烯袋包裹货物,以躲避海关检查。
- 市场规定:马来西亚部分州允许电子烟销售,但必须符合严格的包装和标签规定,包括健康警告。
- 新加坡市场:有证据显示,这些电子烟可能通过网络平台在新加坡销售,新加坡当局已加强执法力度。
- 国际背景: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警告,马来西亚已成为毒品和电子烟走私到东南亚的主要海上枢纽。
2Firsts,2025年9月3日 - 据straitstimes报道,马来西亚巴生港的海关官员查获了一批约30万名电子烟及其组件,据信这批货物是运往新加坡的。
7月30日,海关官员打开集装箱时,发现里面装有被标记为家具的纸板箱。
由于这些箱子被绿色聚乙烯袋包裹,官员们怀疑箱子里面实际上装有非法物品如电子烟,因为这是电子烟走私团伙惯用的手法,消息人士说。
被查获的电子烟品牌为“Salthub”,没有马来西亚市场所需的健康警告。
在一些州,包括巴生港所在的雪兰莪州,电子烟是合法的。
“合法的电子烟必须遵循马来西亚的指导方针,例如正确的包装和标签、健康警告、消费税以及电子烟烟油的容量限制。我们知道在新加坡有几个平台推广这种流行的电子烟品牌。”消息人士说。
他说,走私者通常会通过公路将电子烟运往新加坡。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UNODC)在5月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说,犯罪团伙正在利用马来西亚作为毒品(如冰毒)和电子烟运往东南亚的主要海上贩运中心。
报告称,为了避免从泰国通过陆路运输,贩毒团伙越来越多地转向直接运往巴生港的海上或货物贩运。
“和以往一样,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的雪兰莪州在2024年查获了全国最多的冰毒,达到3.6吨,这表明它不仅是主要的入境点,也是主要面向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的出境点。”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补充道。
《海峡时报》此前曾报道过马来西亚港口的两次大规模毒品查获事件。
2023年4月,马来西亚海关在槟城港的一个集装箱内查获了价值估计为2260万美元的摇头丸,这些摇头丸被藏在工业机器内。
两个月后,它在巴生港的一个装有豆子的集装箱内发现了300公斤可卡因。
2024年下半年,马来西亚海关在巴生港中断了价值超过1087万令吉(约257万美元)的走私活动。
2025年初,在槟城和雪兰莪州的港口设施进行的单独执法行动中,查获了价值500万令吉(约118万美元)的电子烟和烟油。
7月发现的电子烟是从中国开始运输的,通过一家没有任何联系电话或网站的航运公司。
根据《海峡时报》看到的航运清单,这批货物将由一家马来西亚收货人接收。
当当局访问收货人注册的营业地址时,他们发现这是一个住宅,而不是办公室或仓库。

与此同时,由于电子烟活动激增,新加坡当局加强了执法力度。
从2024年1月到2025年3月,卫生科学局查获了价值4100万新币(3181万美元)的电子烟——几乎是2019年至2023年底报告的查获价值的五倍。
在4月至6月期间,在新加坡的空中、陆地和海上检查站共发现了19起大规模电子烟走私案件,导致约9万个电子烟及相关产品被查获。
移民和关卡局(ICA)正在增加空中、陆地和海上检查站的检查,以发现和阻止走私电子烟的企图。
ICA官员还会进行实地评估,并使用放射性和X光扫描仪以及手持检测设备,在边境发现车辆或访客身上的走私物品。
新加坡正在采取全面的措施来打击电子烟,包括在学校、军营、外籍工人宿舍和公共交通上提高公众意识和公共卫生信息,以及部署更多政府人员支持执法工作。
8月17日,总理黄循财在国庆群众大会上表示,政府将把电子烟当作毒品问题来对待,实施更严厉的处罚。
从9月1日起,任何被发现拥有、使用或购买电子烟的人都将面临更高的处罚。
电子烟滥用者的罚款将增加,18岁以下的人罚款500新币(约388美元),成年人罚款700新币(约543美元),此前分别为300新币(约233美元)和500新币。
滥用含有合成药物(如依托咪酯或氯胺酮,也称为Kpods)的电子烟的人,可能会被要求接受康复、强制监督和拘留。
Kpods的销售者将根据《滥用药物法》面临更高的处罚。
欢迎向 2Firsts 提供相关线索、投稿、联系访谈或针对本文发表评论。
请联系:info@2firsts.com,或在 LinkedIn 上联系两个至上 2Firsts CEO 赵童(Alan Zhao)。
声明
1. 本文仅供专业研究用途,聚焦行业、技术与政策等相关内容。文中涉及的品牌与产品,仅为客观描述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品牌或产品的认可、推荐或宣传。
2. 含尼古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烟、电子烟、加热烟草、尼古丁袋)具有显著健康风险。使用者须遵守其所在辖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3. 本文不应作为任何投资决策或相关建议的依据。对于内容中的任何错误或不准确之处,2Firsts不承担直接或间接责任。
4. 未达到法定年龄的个人禁止访问或阅读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2Firsts原创内容,或转载自第三方来源并已明确标注出处。其版权及使用权归2Firsts或原始版权所有方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分发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本文内容,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有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info@2firsts.com
AI辅助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借助AI工具完成翻译或编辑,以提升效率。但由于技术限制,可能存在误差。建议读者参考原始来源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欢迎读者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请联系:info@2firs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