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至上编译自中研网】我国生产了全球90%以上的电子烟,但国内消费市场依然较小,电子烟在我国的普及率还远低于欧美等国,电子烟行业呈现需求中心在欧美、制造中心在中国的全球产业链格局。中国深圳是电子烟最大的生产集中地,出口的电子烟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从目前的的情况来看,早期进入者实力优势比较明显,在行业的知名度和发展前期都比较好,能够获得更多的优质订单。而后期进入者,包括众多的中小企业和贸易商,由于规模实力都比较低,往前推进进度缓慢。
在电子烟盛行的时代,行业缺乏政策监管、国家标准导致广告宣传虚假夸张、吸食电子烟人群低龄化趋势严峻、添加不安全成分等问题频出,对消费者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2021年以来,我国连续出台了《电子烟》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多项电子烟管理新规。其中,“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引发全社会关注。这意味着电子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作为“烟草专卖品”进行监管的法律基础。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与传统卷烟在核心成分、产品功能、消费方式等方面具有同质性,征求意见稿释放出强化电子烟监管的强烈信号,可能意味着未来电子烟的监管将纳入烟草专卖品监管体系。
2021年9月28日,中国电子烟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正式发布了《雾化电子烟装置通用技术规范》和《电子雾化液安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为电子烟质量把控提供了参考依据。科学的技术规范对于合法合规企业是利好因素,有助于优胜劣汰,淘汰无序的小作坊企业。从国家标准到技术规范频频出台,意味着电子烟作为新型烟草制品正式在国家法律层面上获得合法身份,之前电子烟市场散发式、无序化发展的局面,将会得到大大改观。
国内电子烟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子烟渗透率仅为1.2%,市场规模仅约100亿元。如果假设远期中国总烟民维持在2.87亿的水平,平均单客贡献提至600美元,当渗透率持续提至10%/20%/30%时,我国电子烟市场规模约为1118/2236/3354亿。据《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子烟制造及品牌企业超过1500家,创造直接就业人数近150万,出口总产值或已经达到1383亿元。HNB当前政策尚未更新,但潜在市场空间也同样巨大。
2021年电子烟全球市场规模达800亿美元。目前国内电子烟制造及品牌企业超过1500家,电子烟零售网点超过19万家,电子烟供应链及周边服务企业近10万家。国内电子烟产业直接就业约15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400万人,总计约550万人。
有研究称,目前市面上的多个电子烟产品都达不到标准,这也意味着这批电子烟在新国标落地后将被淘汰。从电子烟产业发展来看,电子烟行业从生产端到品牌端的壁垒将逐渐树立,中小品牌及制造商将逐步退出市场,行业将迎来良币驱逐劣币的洗牌过程。
从行业空间来看,电子烟国标的发布,也将继续夯实我国电子烟制造的龙头地位。相关报告指出,至2026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将达到385.3亿美元。未来工艺技术、生产规模、质量管理等综合优势突出的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全球电子烟市场的发展。
声明:
本文章转载的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信息,其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请勿直接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