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至上编译自Medical X press】十多年来,美国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在吸电子烟。
现在,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教育工作者和健康专家在进入最新一轮电子烟斗争的同时,正在取得最新进展。
对电子烟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仍在展开,但不良影响开始显现。
有证据表明,现在吸电子烟的青少年可能会在以后吸烟——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这是几十年来在减少青少年吸烟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美国心脏协会的一份科学声明称,使用电子烟的人患哮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使用电子烟还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动脉僵硬、血压升高和睡眠困难。甚至暴露在二手蒸汽中——身边有人在抽电子烟并吸入气溶胶——也可能构成危险。
这些担忧在年轻人的环境中而更加复杂。
在 2021 年的一项全国调查中,近 60% 的中学生和高中生表示,他们第一次尝试电子烟是因为朋友使用它们。朋友是青少年接触电子烟的最常见方式。家庭成员是另一个常见的来源。
帮助孩子了解电子烟风险
纽约克利夫顿帕克的 Shenendehowa High School East 的班级助理校长 Jackie Michalski 说,她看到 2021-22 学年当地青少年吸电子烟的人数有所下降。
“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越来越多,肯定会有所减少,”她说。
她和她的同事一直在推动学生们不断提高的意识。学校为家长和学生举办了信息讲座,重点介绍了使用电子烟和其他烟草产品的潜在健康和心理危险。
在一次会议中,当地执法部门建议父母注意态度或情绪的变化,以及如何发现家中吸毒的迹象。吸电子烟的人也可能更渴,流鼻血更多。或者父母可能会闻到一种他们无法识别的气味,即使他们从未见过易于隐藏的产品,这种产品不会像传统香烟那样产生烟雾。
同时,对于在学校使用电子烟的学生,反应已开始从惩罚性转变为支持性。虽然过去一天停课很常见,但教育工作者更经常与家长接触,将学生转介给辅导员与学生会面,并帮助教育家长有关上瘾产品和帮助年轻人戒烟的有效策略。辅导员“是我们团队方法的一部分,”米哈尔斯基说。
Shenendehowa 高中还试行了一项计划,学生们在该计划中发现吸电子烟阅读新闻文章并观看有关该主题的视频,然后写一篇短文,介绍他们学到的知识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同辈压力等问题。
“最终目标是改变行为,”米哈尔斯基说。“我们想告诉学生电子烟对健康有重大影响,它可能导致成瘾,并可能在未来使用其他药物。”
广泛的倡议
改变行为也是几项国家反电子烟倡议的目标,这些倡议迄今为止对研究产生了影响。这些包括:
- 烟幕。由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的smokeSCREEN 是一款视频游戏,旨在教育孩子们了解电子烟和其他烟草产品的危害,目的是帮助他们完全避免使用电子烟。
- 这是戒烟。由公共卫生非营利组织 Truth Initiative 开发,This is Quitting 向 13 至 24 岁的人发送来自尝试或成功戒掉电子烟的同龄人的自动每日发送短信。
- 喘口气。CATCH My Breath 由位于休斯顿的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开发,提供家长教育和课堂课程,包括小组讨论、目标设定和小组活动。数字门户网站为学校提供材料,有些是免费的,有些是收费的,包括为不同年龄组设计的教学指南、演示文稿和海报。
此外,FDA 还与一家出版公司合作,为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系列反电子烟信息资源。
在由美国心脏协会资助的波士顿大学迅速推进发现以阻止青少年电子烟爆发的中心,一个项目专注于开发和测试虚拟现实干预措施,以帮助高中生避免或戒掉电子烟。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 Belinda Borrelli 和她的团队与高中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以了解他们对当前戒烟计划的看法以及如何设计引人入胜且有效的新计划。该团队正在使用其数据开发最先进的虚拟现实干预措施,以便在学校进行管理。
她说:“重要的是,干预不会让人觉得‘学校化’,而且不管他们戒烟的动机如何,都要让青少年参与进来。”
父母、教育工作者、倡导者和公共卫生官员的反吸电子烟工作在 6 月似乎得到了推动,当时 FDA 以缺乏有关潜在健康风险的数据为由,命令 Juul Labs 停止销售和分销其产品。该行动已在行政和法庭上暂时搁置。
Michalski 说,如果受青少年欢迎的 Juul 产品最终从市场上撤出,这是令人鼓舞的消息。“如果我们能让电子烟变得不那么容易获得,我认为这会有所帮助。”
BU 青年电子烟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兼主任 Naomi Hamburg 博士说,联邦、州和社区层面的严格监管是减少所有类型尼古丁产品使用的重要工具。
她说:“我们需要考虑将减少可燃卷烟的使用作为首要目标并限制或停止”所有青少年使用尼古丁产品的总体公共卫生策略。
声明:
1.本文章内容来源于对第三方信息的编译,仅供行业内交流学习。
2.本文不代表两个至上观点,两个至上也无法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确认。对本文的编译仅用于行业内交流研究。
3.由于编译水平所限,编译文章可能与原文表达不尽相同,请以原文为准。
4.对于任何国内、涉及港澳台、涉外的表述和立场,两个至上与中国政府完全保持一致。
5.编译信息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