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至上原创,宋雨桐发自雅加达】2022年10月1日,中国电子烟监管完成“过渡期”,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中国的电子烟产业迈入了合规发展的新时代。从电子烟2002年在中国被发明算起,中国电子烟产业走过了20年。根据两个至上与ECCC联合发布的《2022年电子烟产业出口蓝皮书》显示,2022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将超过1080亿美元,中国电子烟出口总额将达到1867亿人民币,增长率在35%左右。
深圳是全球雾化供应链和制造的中心,90%的电子烟产出于此。但是,和其他电子制造类产业类似,全球化的消费和制造业对成本洼地的追求,也催生了中国电子烟产业制造的全球化布局的萌芽。
中国的电子烟产业走出深圳,第一选择就是东南亚。而印尼,又是其中的“优先项”。
IECIE国际电子烟展曾是全球最大的电子烟展会。由于国内监管政策的原因,2022年IECIE展会挪到了海外举办,第一站就是印尼雅加达。本次展会吸引了300余家展商参与,在展馆中穿行,可不断看到中国电子烟制造企业的身影。

从一组新闻也可印证中国制造对印尼的“偏爱”:
- 劲嘉股份在印尼有生产基地,可以提供电子烟一体化服务。
- Smoore Technology Indonesia(STI)投资8000万美元在印尼建立电子烟工厂。Smoore是全球最大的电子烟制造企业之一。
- 电子烟配件供应商至精精密的印尼工厂已于2022年投产。
为何众多电子烟企业选择印尼作为海外制造基地? 两个至上派出课题组远赴印尼,实地了解情况。
印尼的优势
APVI(印尼电子烟协会)秘书长Garindra Kartasasmita在IECIE印尼雅加达展会的公开演讲中表示,自2013年以来,印度尼西亚的电子烟市场一直以每年约50%的速度增长,在2021年由于疫情期间下降7%。预计今年将出现反弹,预计增长50%。

印尼能够成为诸多电子烟制造厂家的出海首选,除了传统方面的土地、人工等成本因素外,还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产销合一”红利
首先是人口带来的“产销合一”红利。印尼拥有庞大的人口,接近2.8亿的人口规模,占了整个东南亚人口的近40%,是全球第四人口大国。且印尼吸烟人口达7020万人,占总人口的34%,“烟民率”在全球领先。而印尼的人口结构是电子烟的肥沃土壤,印尼全国40%的人口年龄不到35岁,年轻化的人口对电子烟有更好的接受程度,也代表充足的市场潜力。在印尼建厂生产出来的电子烟有市场潜力在印尼本土消化,省去了再运输到其它国家的各项成本。

此外,印尼对电子烟营销管制较为宽松。印尼是东南亚唯一允许电视和媒体发布烟草广告的国家。在诸如美妆、护肤等垂直领域的博主中,印尼也有电子烟博主的一席之地。印尼在Instagram上分享电子雾化液等相关产品的帖子数量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二。
对电子烟制造的鼓励和扶持
在印尼,虽然电子烟只有得到卫生部长、食品药品监督局(BPOM)、工业部长的推荐,并获得印尼国家标准(SNI)证书,才能销售和进口。但总体来看,政策端对中国电子烟厂家还是较为友好的。
据印尼《国际日报》报道,印尼投资部长暨投资协调委员会主任巴赫礼在评论Smoore在印尼设厂时公开表示 “我们需要合作,我们需要工作岗位,需要能让我们的兄弟们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翁的机会。”而Smoore印尼公司总裁Clayton Shen对印尼政府的支持表示感谢,尤其是投资部对该公司的进口机器给予了免关税优惠政策。
出海印尼的挑战
虽然印尼市场对于中国厂商来说是块大蛋糕,但是能够吃下去也并不容易。他们需要面对诸多挑战。
在印尼有建厂意向的国内某知名电子烟厂家向两个至上透露,物流对于厂商是个大问题,而且当前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式。如果从国内注油组装好了后再发往印尼,在海关的停留时间是不可控的。“我有一批货,上个月月末就在海关,到这个月20号还没出来。但如果在印尼组装,由印尼工厂发往印尼其他地区,在印尼和中国的物流配送速度其实差别不大。”

其次是机械的缺乏。另一位在印尼有建厂意向的国内某知名电子烟厂家表示,“印尼本土机械方面缺少跟得上生产线的工具,如果建厂势必要从国内运输,这也是需要克服的问题。大家以为机器没啥问题,五金是大问题,其实这是误解。”
产业工人差别也不可忽视。除了工人的培训要克服文化地域的隔阂,工作习惯的改变也是一大问题。一位深耕印尼的电子烟厂家表示,“印尼人习惯迟到让我很头疼,我给员工制定了很多规范,现在他们只要不迟到早退我就会给他们奖金。这和中国人的工作习惯很不一样。”
外迁还是外溢
纵观电子制造业,全球化的产业布局是产业技术水平、集中度到达一定水平后的产物。中国电子烟产业从深圳向印尼的布局,与其说是“外迁”,倒不如说是“外溢”。
深圳电子烟产业的最大优势来自于产业集群和协同。两个至上联合创始人、COO郭晓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多年的发展让深圳宝安不但有着多家电子烟企业,也汇集了包括工业设计、模具、电池等配套企业,“这里有电子烟‘两小时交通圈’,整个产业链合作紧密。甚至当厂商和客户交流中迸发出新创意时,可能不到两小时内就能拿到打样产品。”

短期内,深圳的电子烟制造中心地位仍然不可撼动,但这不代表制造的布局固化不变。事实上,过去五年,电子烟产业在中国大湾区已经完成了一轮“外溢“,即深圳宝安沙井-深圳宝安-深圳-深(圳)(东)莞交界区。而这种“外溢”,并没有影响中国电子烟产业的发展,事实上,过去五年也是产业飞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时期。
因此,中国电子烟产业向印尼的外溢,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电子烟产业对制造资源的吸收和利用,已经打破了大湾区的边界,延展到了亚太更广阔的区域。
作者:宋雨桐,瑞虎
图片设计:行至已裂

【1】本文仅用于对行业内部的交流与探讨,不做任何品牌和商品宣传与推荐。
【2】吸烟有害健康。禁止未成年人阅读本文。
【3】本文章为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文章,其版权及许可使用权归属本公司,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复制、转载或使用其他方式侵犯本公司版权,违者本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