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卫生》(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杂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系列学术期刊之一,以反映我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和有关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期刊,努力为儿少卫生学科和学校卫生专业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服务。

2023年4月,该期刊发表了一篇由澳门卫生局预防及控制吸烟办公室的专家殷琪淇女士发布的论文《澳门中一至中四青少年尝试电子烟现状及影响因素》。

该论文摘要内容如下:
研究背景:
烟草流行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议题之一, 由于终身吸烟者的吸烟行为一般始于青少年时期,故青少年常被界定为烟草控制的重点人群。本研究通过分析在2021年3-5月进行的《澳门青少年烟草使用调查2021》项目所收集的资料了解澳门中一至中四青少年尝试电子烟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制定防制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团队:
殷琪淇女士,生于1988年,中国澳门人,现为医师和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澳门卫生局预防及控制吸烟办公室。她专注于健康教育和烟草危害防控研究,积极探索和推广助推戒烟的行为干预策略。她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提高戒烟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为打造更健康的社会作出贡献。

实验方法:
该实验使用问卷“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问卷(澳门版)”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统一标准核心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背景、资料、烟草/电子烟使用情况、二手烟暴露、烟草危害宣传教育、烟草广告和促销、对烟草危害/电子烟相关认知及态度。过程中抽取澳门设有中一至中四年级的中学25所,班级98个,学生2,712名,进行样本加权后代表澳门19,480名中一至中四青少年。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683份;有效回收率为98.9%,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调查时老师不在场且匿名进行。
实验结果:
对于全国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比例,与中国大陆第其他地区的中学生(4.5%)相比,澳门中一到中四学生调查对象尝试电子烟报告率为11.3%(95%CI=10.2%~12.6%),男生(12.1%)高于女生(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P<0.01)。高达11.3%,可见澳门青少年尝试电子烟的情况更为普遍。
以下是影响该结果的几大最重要的因素,皆与研究结果呈正相关 (OR值分别为1.48,3.01,1.79,1.34,1.67,1.27,1.33,1.34,1.58,3.53,P值均<0.01):
- 年龄大(14~16岁,≥17岁)
- 每周可支配零用钱多
- 肯定认为电子烟比卷烟危害少
- 12个月内在课堂中被教过电子烟危害知识
- 肯定认为电子烟使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 7天内曾在家暴露于二手烟
- 30天内曾在互联网看到烟草广告
- 父母任意一方吸烟
- 最好朋友中有人吸烟与尝试电子烟行为
结论:
澳门青少年尝试电子烟的情况较普遍,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全社会应加强多方合作,通过针对性的综合措施推进防制青少年使用电子烟。
首先,在于青少年对网络虚拟世界认知不足及其好奇心以及成长阶段的心理弱点,烟草商会钻空子来推广烟草产品,因此政府必须履行保护青少年的责任,对烟草商种种有害行为予以禁止。
二是青少年对于电子烟的使用存在相当程度的错误观点,比如认为吸电子烟“可以放松身心;显得更有魅力”等。因此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各种宣教方式进行评价,从中找到更具针对性的有效宣教方法。
第三,父母对于对于烟草使用的态度潜会移默化地影响其子女。所以,父母应做好榜样,加强对子女的关心与沟通,共建“无烟家庭”;同时应合理控制子女零花钱,培养其正确消费观,拒绝电子烟等不良嗜好的消费。
最后,朋辈对于青少年对吸烟或使用电子烟的态度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大于父辈的影响,而朋辈健康行为榜样与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呈负相关。因此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各类烟害宣教工作的力度,形成良好的“禁烟” 朋辈氛围,而后通过朋辈间相互监督帮助,共同戒除电子烟使用的不良习惯。
参考文献:
相关阅读:
【1】【科学】科学实验最新表明——尼古丁和大麻类电子烟产品的味道是吸引更多青少年想尝试的诱因
【2】【科学】让自控力与毅力助推戒烟——基于美国心理学家Duckworth理论的行为干预策略
【3】【科学】最新科学研究阐明:尼古丁成瘾与人类身份认知的关联
【4】【科学】最新研究发现——SGM(性别少数)群体对烟草使用高于异性恋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