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子烟产品出口需求高速增长,行业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中国电子烟企业将发展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相关政策趋严,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在此背景下,两个至上走访了国内电子烟企业家,就电子烟产业出海规划进行讨论。
企业有决心利用政策赋能
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并于5月1日起正式执行。政策落地后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电子烟野蛮生长的问题。美众联常务副总经理仇金花说道:“在政策收紧、未来不是特别明朗的情况下,市场的选择应倾向于灵活多元,做好多个区域的布局。”吉迩科技创始人兼CEO赵贯云表示赞同:“现在大量的品牌或者是制造企业都持观望态度。面对目前的经济环境与疫情,企业已然承受了巨大压力。我们应保持包容的态度去看待还不够成熟的行业,利用相对明确一些的指向性政策鼓励企业出口。不仅利用政策赋能,企业自己也要有决心、有态度、倡导产品的合规化,要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杜绝企业同质化。否则国外品牌将弯道超车,中国(电子烟产业)将在无形之中沦为代工厂,对于中国(电子烟)企业的未来来讲是一个危险信号。”

未来核心突破点在于技术
中国电子烟侧重在产业链上游,没有深入渠道端、品牌端,导致海外商家赚走了大部分利润。真味生物总经理邹军建议:“应提高技术,在零售端加大动作,把品牌向外推广,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如果肯加大技术投入,中国企业将有望走上顶层之路。”克莱鹏董事长李博说:“真正能够不受政策影响,或者说不受国内国外市场区分的影响,还是要强化自身的底层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形成差异化优势。如果我们想继续保持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优势,不应单纯地奔赴企业体量、奔赴出货量,甚至去奔赴赚钱的多与少,而是要从底层的、逻辑的、原理上的一些东西去做突破。”


仇金花同样重视企业的科技实力:“核心点在技术,需要深层次的技术研究。不论中小型企业还是头部企业,都需要以技术为核心、为支撑,来打造中国电子烟的整体国家形象。在专委会的带领下,把大家的力量系在一起,大家一起去做市场,把行业做得更全面、更健康,电子烟形象将会慢慢地合法化、健康化,正向化。”

未来市场需要中国品牌发力
赵贯云认为:“中国电子烟的工业链十分强大,具有地缘优势、供应链优势、先发抢跑优势、代代相传的人才体系优势以及多年沉淀的经验优势,在全球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军地位。按照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来看,出海业务的抬头势在必行。”
李博提醒,出海前景不容乐观,大湾区繁荣现状是依托固有人才和现有供应链的阶段性成果,优势不大,不能持久。“品牌类的公司如果出海,是不占优势的。因为落实到消费级产品快消品上面,品牌的要求和诉求是掌控终端渠道。对终端渠道的把控能力以及精细化运营程度,决定了品牌在当地市场的生命周期。”
仇金花评论道:“中国电子烟行业的最大短板在于市场和品牌的统治力,即使我国产品本身有先机,依然很难以一己之力影响某个类型的产品。对于出口企业来讲,代加工的形式比较多,在品牌上是中国需要去做一些发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