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两个至上】认同或证实文中的数据与观点;
[2]本文仅供产业研究探讨,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3]本文数据测算未经第三方验证。所有数据请以上市公司公布财报为准。
晚上看到朋友圈不少人在转Smoore财报的新闻,群里也有财报pdf全文。开了电脑看了一下,一点心得,与各位探讨。
Smoore是电子烟产业代表性的企业,它业绩的表现,不需要我评价,市场会给出一个客观的评判。
但是作为上市公司的数据披露,却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个产业的一些特征。本文,我们先说一个数据:人力投入。
1.比较才发现,电子烟企业在人力投入上更有“诚意”
把思摩尔、比亚迪电子(电子代工企业)、腾讯的2021年财报中,关于收入、人工成本、员工人数的数据收集起来,做成如下表格。

上表可以看出:
(1)人均人力成本
思摩尔的人均人力成本为16.2万元;与思摩尔业务类似的比亚迪电子,人均人力成本为11.3万元,这个额度是思摩尔的0.76。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企业在试用期内往往按80%发放待遇,以上数字也就意味着,比亚迪电子的员工只能拿到思摩尔员工试用期的待遇。
(2)人均产值
思摩尔人均产值约85万,比亚迪电子约98万,超过思摩尔16%。
(3)人均人力成本/人均产值
这个比值可以粗略看作是企业价值产出中对员工投入的力度。这个数字越大,可以说企业在员工投入方面“越慷慨”。
思摩尔是0.18,即企业赚1块钱,在员工身上花0.18元;比亚迪的数字是0.12,只有思摩尔的2/3。
(4)高科技企业的典型——腾讯
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再引入高科技企业的典型——腾讯:
人均人力成本85万,这就是新闻传说的腾讯员工人均年薪80万的由来。人均产值接近500万,是思摩尔的近6倍,业务模式不一样,这个不好比。但是人均人力成本/人均产值这个维度上,腾讯是0.17,低于思摩尔。
也就是说,虽然思摩尔给的绝对值不多,但是在员工投入上更有“诚意”,更能体现出“共同富裕”的理念。
2.中国电子烟产业正在向研发与先进制造升级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能简单用以上数字来评价各家企业员工福利的好坏。因为这里并没有对比同产业的均值。
但是,作为各领域的典型企业代表,以上人均人力成本、人均产值等数字的差异,也许能说明以下问题:
(1)电子烟制造在代工领域已经进入人力资源高水平投入阶段,即企业用了更大比例的成本投入在更高水平的人才上;
(2)随着企业更大力度的人力成本投入,电子烟制造的研发、技术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电子烟企业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企业;
(3)电子烟制造企业目前仍处于人才投入阶段,但人才的投入到效益的产生有一个滞后性,这也是为什么思摩尔更大力度的人才投入但人均产值仍落后比亚迪电子。
综上:中国电子烟产业正处于从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向研发与先进制造升级的阶段,其目标正是高质量发展。
3.启示:高质量发展迎接“百年雾化”
这个结论有什么启示?我想有以下几点:
(1)中国电子烟产业从业者均应意识到,产业升级的车轮已经启动,如果要跟上这个时代,那么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加大研发是必由之路;
(2)中国电子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条天然的平坦大道,相反,投入的效果并不立竿见影,需要的是“长期主义”,对百年雾化产业的信心;
(3)监管方、地方政府、产业链服务者等各方,也应充分看到中国电子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前提下,多给予支持和帮助。
回顾烟草产业发展史,19世纪末邦萨克卷烟机的出现,标志着卷烟作为烟草的主流品类走上历史舞台,此后历经近80年的技术升级,才拉开了卷烟时代的高潮,并确立了“卷烟”作为烟草的“正统”。
电子烟的高质量发展,也不会是三五年就可以完成,期间必然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在曲折中发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以人才、研发投入为核心推动力的高质量发展,必然会带动电子烟产业的不断地升级与进步。
电子烟产业的百年未来,曙光已现。
注释:
[1]比亚迪电子:本集团雇佣约9.10万名员工。年内,员工成本总额占本集团营业额约11.53%;
[2]Smoore:员工成本总额(报告管理及行政人员)占本集团收入约17.6%。
参考文献:
[1]Smoore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度业绩公告
作者:瑞虎
编辑:骆峰
制图:行至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