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至上转载自Spectator】2005年的黑色喜剧电影"Thank You for Smoking"描绘了三名代表烟草、酒精和枪支产业的说客所做的努力。
然而,反吸烟运动在抽烟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美国的全国成人吸烟率从1965年的42%下降到了今天的不到11.5%,青少年吸烟率则从1997年的36%下降到了今天的1.9%。然而,随着运动目标从"无烟世界"转变为"无尼古丁世界",这场运动却成了它自己最坏的敌人。
这不仅仅是收益递减的问题。这是狂热战胜公共卫生的案例。我指的是禁止低风险尼古丁产品(例如电子烟和口服尼古丁袋)的日益成功的努力。例如,加州选民在 2022 年支持了一项禁止调味烟草产品的法律,其中包括危险程度低得多的选择(以及薄荷卷烟等危险产品)。
换句话说,人们最好使用危险性较低(但仍不完全“安全”)的尼古丁输送装置,而不是危险性较大的尼古丁输送装置。许多使用成瘾物质的人不会选择戒断,因此帮助他们降低 95% 的风险似乎是一个有价值的公共卫生目标。这些数字并没有说服卫生官员、政治家或选民,因此加州和其他一些州——以及拜登政府领导下的联邦政府——继续他们以禁欲为导向的做法。零是唯一可接受的数字。
卫生官员经常指责减少烟草危害(即推广使用低风险产品)的支持者是大烟草公司的工具。我与政治家和活动家讨论过这个话题,他们对禁止低风险产品只会增加致命可燃卷烟的使用这一论点没有合理的反驳。他们认为,零使用是烟草的唯一选择(尽管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不健康的产品和行为)。
然而最新数据显示,电子烟禁令是最有效促进卷烟销售的方式。口味禁令已经存在了足够长的时间,足以研究其影响。耶鲁大学最近由联邦国立卫生研究院和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资助的一项研究 证实了危害减少点。
耶鲁每日新闻总结了这项研究,其中:
分析了 2018 年至 2023 年的零售额,发现限制调味电子烟增加了传统卷烟的销量。研究表明,传统卷烟比电子烟更危险,目前针对调味电子烟的法规可能会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研究还指出,对于未成年人最常使用的品牌来说,传统卷烟的销量增长不成比例。
这证实了 2021 年一份 报告的调查结果 ,该报告发现旧金山的调味烟草禁令“与 18 岁以下高中生吸烟率相对其他学区的增加有关”。《ScienceDirect》 2022 年 发表的 一项 研究同样发现,马萨诸塞州对电子烟的禁令导致卷烟销量增长了 7.5%。
《Reason》 杂志本月 解释说,巴西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风味禁令方面采取了特别强硬的立场,并通过军队和警察打击黑市。结果是:“巴西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卷烟市场之一。”
《烟草控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 跟踪了加州香料禁令得到维持后的消费者行为,据 福克斯 5 新闻台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对烟草产品在线零售商的查询量比卷烟的预期水平高出约 194%,而对卷烟的查询量比预期水平高出 162%。”电子烟产品的百分比更高。” 当然,健康活动人士的最初反应是呼吁制定更多法规来限制对加州人的在线销售。加利福尼亚州大约 50% 的消费卷烟来自非法来源,这一点或许并不令人意外。
但国家越难获得低风险产品,就会有越多的人购买高风险产品。该州销售的每件烟草相关产品都包含 尼古丁是一种成瘾物质的警告。对物质上瘾的人往往会寻找方法来满足他们的瘾。禁止最不危险的尼古丁产品,同时仍确保获得最危险的产品,这有何意义?顺便说一句,主要的健康问题并非源于尼古丁,因为它是一种相对良性的兴奋剂,而是源于吸烟时吸入的化学物质。
公共卫生官员指出青少年吸电子烟存在危机,以证明其口味禁令的合理性,但联邦疾病控制中心的全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数据发现,目前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已从高中生的 28% 和青少年的 11% 大幅下降。 2019 年中学生的比例分别为 10% 和 5%。口味禁令最近才生效,因此这不能用最近的禁令政策来解释,而更有可能是 21 岁购买法的结果。
版权声明
本文章由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转载自已明确标注原始信息来源的第三方信息源。文章的版权及许可使用权归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或原信息来源所有。未经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擅自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否则本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处理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info@2firsts.com
AI辅助免责声明
本文可能借助AI技术以提高翻译和编辑效率。然而,由于技术限制,AI可能存在错误,因此读者应参考本文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以获取更准确的表述。
本文内容不应作为任何投资决策的依据或建议,2Firsts不对因内容错误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警示:
1.本文仅供产业技术、政策等专业研究之用,文中提及的品牌、产品仅为客观描述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品牌或产品的推荐或推广。
2.各类尼古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烟、电子烟及加热不燃烧产品)均对健康存在危害。请严格遵守所在国的相关法律和使用规定。
3.本文内容禁止未成年人阅读或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