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
1.本文为专家观点投稿,文章中所述观点仅代表专家个人立场,不代表两个至上立场。
2.两个至上转发此文章旨在传递信息,并非对其内容的认可或支持。
3.两个至上已获得作者发布授权,读者在阅读时请注意其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并谨慎对待其中观点和建议。
2024年4月7日,海能达(股票代码:002583.SZ)在其公司官网公告称,根据美国法院的法令,在另行通知之前,海能达不得在世界任何地方销售任何含有对讲机技术的产品。同时,海能达被命令支付每日100万美元的罚款,直至海能达完全遵守本院的反诉讼禁令命令。随后,海能达天猫、京东官方旗舰店内,对讲机产品处于下架状态。
海能达与摩托罗拉的这起诉讼案件可以追溯至2017年,当时摩托罗拉称:“海能达窃取了其用于公务员、建筑工人和学校官员的双向无线对讲技术。客户通过使用该技术,即使是在自然灾害发生,无线发射塔无法工作时,也能实现正常通信。”
海能达是中国专网通信领域的龙头厂商,成立于1993年,公司提供专用通信及解决方案,客户覆盖公共安全、应急、能源、交通、工商等行业。其在全球设有超过90家分支机构,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尽管海能达收入中国外市场占比较大,但国内市场毛利率较低,因此对国外市场的重视程度很高。
此前,摩托罗拉提起诉讼,指控海能达侵犯了其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包括一种用于提高通信效率和延长电池寿命的核心技术。法院一审判决海能达支付摩托罗拉7.65亿美元赔偿,但后来赔偿金额被调减至5.43亿美元,并需支付对方律师费。
此案并非是摩托罗拉和海能达在专利纠纷中的唯一一次交锋。过去几年,摩托罗拉曾多次起诉海能达,指控其侵犯专利权。海能达逐渐转变为主动应对,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专利申请数量,并推出新产品以摆脱对旧技术的依赖,以此来应对摩托罗拉的挑战。
这些举措有望为海能达带来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市场竞争力。虽然摩托罗拉在全球范围内对海能达发起了多次进攻,但随着海能达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努力,双方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
而根据目前最新消息,海能达针对美国法院的“禁售令”作出紧急回应,称目前公司已撤销深圳案件的起诉,同时按要求暂停销售双向无线电技术产品,并已向美国法院申请撤销上述判令,近日正在美国法院持续进行听证。
该公司强调,将进一步采取各项应对措施,争取最短时间撤销上述判令,但案件后续进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此外,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清州自愿承诺即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份。
以深圳海能达案例,对电子烟行业出海是有启示的,摩托罗拉可以看作JUUL,市场虽然有下滑但专利武器和研发还在,对于境外市场占比超过90%的中国电子烟行业,未来专利战不断,一点也不危言耸听,说白了,这个市场已经好做了十年,这样的光景不可能持续。
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就会刺激研发和资本的进入,最终领先企业将通过各种竞争,让整个行业优化成少数几家企业,时间过的很快,IQOS投放市场已经过了10年,在2014的时候,其销售数量完全没法和电子烟相比,但到2024年的时候,IQOS已经占领了HNB的大区域市场,所向披靡。
电子烟市场洗牌的机会,大烟草公司肯定也看得上,国外的电子烟企业的品牌和专利布局,大家可以去看看,JUUL、NJOY、Blu、VUSE、VEEV等这些品牌,最早如NJOY于2010年就在中国布局了,他们的商标高度稳定,全球化的统一,JUUL在专利方面已经发起了几轮的专利诉讼,包括“防漏油”雾化器诉讼案,我们看他的专利,几乎是全球授权,鉴于当前产品合规、融资等一系列的问题,技术领先的电子烟企业还没有太多的心思用于专利诉讼,但是随着研发的深入,产品的迭代,国内外在2024年开始频发出现电子烟专利诉讼。
但是,任何专利诉讼的目的都不是中小企业,目标都是在前十、甚至前五的企业之间争夺,实力不强的企业最终会自然淘汰。
以SMOORE为例,持续的深度研发和多领域布局,一定程度上会化解全球竞争中的专利风险,由于中国形成了供应链产业优势,竞争对手也会在竞争与合作上权衡,与国内头部企业是专利诉讼还是合作,如果电子烟企业的基础研究、合规与专利问题上不能和它们平起平坐,它们始终会低着头看你,他们可以选择的法律武器不仅仅是专利,任何不合规的瑕疵都可能被抓住,来打击你。
所以,不管大小的电子烟企业,在合规与高质量、从快消品向品牌化转型的过程中,所有的基础管理、研发和知识产权的布局,都应该重新审视,原有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已经不能包打天下。简单说,很多做OEM的电子烟企业,连最基本的OEM合同管理都不规范,产品出去,收不回资金情况时有发生。
再看海能达,他的研发力量已经非常强劲了,海外市场的应收占比高,但是遇到摩托罗拉专利诉讼战的打击,也会大伤元气。
这些都值得电子烟行业借鉴!
律师介绍:
唐顺良是天元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具有广泛的烟草和电子烟法律领域经验。在专利争议、法律立法与合规方面,他拥有十多年的专业经验。唐顺良对烟草和电子烟技术脉络及专利情况了解深透,成功代表客户处理了众多境内外的合规问题,尤其在复杂的专利交叉争议中取得显著成就。此外,他还长期担任中国知名电子烟和烟草企业的法律顾问。
本文章摘录或转载的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信息,其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请勿直接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