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至上2Firsts原创】英国时间10月22日,英国独立电子烟贸易协会(IBVTA)24年论坛(IBVTA 24)在英国伯明翰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的讨论聚焦于当前电子烟行业面临的监管挑战以及执法部门的应对措施,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行业专家、政策制定者及监管和执法机构的代表。其中,来自英国萨尔福德市议会(Salford City Council)贸易标准部门的玛莎·贝尔(Marsha Bell)分享了她在打击非法电子烟活动中的经验与见解,强调了资源紧张与执法困境。两个至上2Firsts作为现场观众,将其演讲内容与观点整理如下文。
政府执法资源不足成瓶颈
在她的演讲中,Bell特别提到,地方当局在面对电子烟市场的快速扩张时,资源有限成为一个重大瓶颈。她在现场分享了两起具体案例:
- 萨尔福德市议会(SCC)曾几乎因资源匮乏,拒绝处理一个涉及超过60,000只非法电子烟的案件。虽然移民局和警方根据情报采取了行动,发现了违反移民法的行为,但有限的资源使得案件难以推进。
- SCC与另一个地方当局合作,执行了一项搜查令,查获了31,000多只不合规的一次性电子烟。这些产品被存放在假冒商品的销售点,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问题。
Bell指出,地方当局需要执行多达300项与电子烟相关的法规,而这些法规常常复杂且耗时。例如,虽然某些产品表面上合规,但它们不符合法规的初衷,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保护措施。而不同的地方当局对法规的执行态度也不一致,增加了监管的不确定性。

Bell还提到,执法部门在查获大量不合规产品后,面临着储存和处理的困难。由于非法电子烟的需求依然存在,查获的产品数量持续增加,然而地方当局往往缺乏足够的空间和资源来存放这些物品。此外,青少年对不合规电子烟的需求高涨,加剧了市场的混乱。她进一步强调,电子烟行业信息不一致以及标签混乱的问题也对执法工作带来了挑战。
积极的执法行动与成果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Bell分享了多起成功的执法案例,展示了积极的成果。例如,SCC在调查一家销售不合规电子烟的公司时,查获了超过3,000件非法产品。该公司在收到警告后自愿交出了商品,最终在后续检查中未发现进一步的违规行为。这一行动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为企业树立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她解释说,单纯报告某个地区存在不合规产品销售的情况,对于执法并没有太大帮助。她建议公众提供具体商家的信息,同时提醒大家,执法机构受《2000年调查权限法》(RIPA)的管辖,无法进行设局等非法手段。
她还指出,调查过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且由于案件的保密性,在未结案前无法公开披露任何信息。因此,她呼吁公众理解执法过程的复杂性,不应因为没有看到公开报道而认为没有采取行动。
Joseph行动成效显著
在论坛中,Bell还介绍了2023年4月启动的“Joseph行动”的成果。该行动是由英国贸易标准局(Trading Standards)领导的一项英国范围内的行动,旨在打击日益严重的非法电子烟销售问题以及未成年人获得电子烟产品的机会。
目前针对非法电子烟的销售与供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自行动开始以来,至2024年6月底,共查获了超过145万只非法电子烟,涉及超过4000次单独行动。同时,未成年人的测试采购行动显示,购买电子烟的成功率为25%,这一数据暴露了市场中的漏洞。

Bell指出,边境和港口的检查同样至关重要。2024年上半年,在港口和边境共查获了近90万只非法电子烟,通过46次干预行动,有效阻止了这些产品进入英国市场。
新型电子烟产品成监管主要挑战
Bell表示,英国未来的电子烟执法还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首先,新型电子烟产品的涌现成为监管的主要挑战之一。例如,容量超过10 毫升的“2+10”电子烟设备和“旋转烟弹”(twisting pods)等产品迅速占领市场,这些创新尽管在技术上符合政府的某些规定,却在合规性上引发了问题。这类产品可能游走在现有法规的边缘,迫使执法机构调整策略来应对这些变化。

其次,执法资源的紧张和批评也是讨论的焦点之一。目前,英国的地方贸易标准机构在执行电子烟相关法规时面临巨大压力。由于法规并没有强制要求地方当局执行所有与尼古丁吸入产品(NIP)相关的法律,执法部门主要依赖情报和优先排序来决定打击的重点。然而,这种资源紧张的状况导致部分地区的执法工作受到批评,特别是在面对非法产品的迅速流通时。
另一个重大问题是Joseph行动资金即将到期。Joseph行动是打击非法电子烟产品的全国性执法行动,在该行动下,执法机构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随着这项行动的资金接近到期,未来的执法支持成为不确定因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财政支持,当前的打击非法产品的成果可能会逐渐失去维持力,非法电子烟市场有可能再次回升。
最后,新法规的不确定性也是行业和监管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电子烟市场的快速变化,新的立法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1】本文仅供行业内部研究交流。不做任何投资推荐或品牌推荐。本文不应作为任何投资依据。
【2】本文所引用数据和分析结论,并未与企业书面确认。所有数据请以企业发布为准。
【3】本文章为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文章,其版权及许可使用权归属本公司,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用于商业转载、复制或使用其他方式侵犯本公司版权,违者本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