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原作者 Lindsey Stroud 授权 2Firsts 转载。
Lindsey Stroud 是 Tobacco Harm Reduction 101 的创始人兼主席。
核心看点:
- 新研究:“电子烟循环回收”(Circular Vape Recycle)调查了电子烟设备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分析。
- 全球背景:比利时、法国和英国已禁止一次性电子烟,理由是青少年使用问题及环境危害。
- 主要发现:电子烟废弃物含有塑料、锂离子电池和尼古丁,造成长期污染和处置难题。
- 认知缺口:国际调查显示,多数用户将设备扔进普通垃圾桶,且缺乏回收计划或处置指导。
- 体系缺陷:回收基础设施薄弱、监管漏洞及缺失的处置说明,加剧了这一问题。
- 行动呼吁:开展教育活动、推行零售商回收计划及制定制造商责任要求,可减少废弃物 —— 无需诉诸禁令。
一项新的研究正在探讨烟草减害中一个关键却常被忽视的方面:电子烟设备对环境的影响。该研究由 “电子烟循环回收”(Circular Vape Recycle)开展,这是一个由阿根廷倡导者艾琳・范・伊塞尔迪克(Aylèn Van Isseldyk)发起的全球研究项目,共同作者为胡安・法昆多・特梅(Juan Facundo Teme),他同时也是该项目的联合创始人。除了在社会科学研究网(SSRN)上发表全面的环境评估报告外,“电子烟循环回收” 还开展了多语言国际调查,对环境科学、法规及烟草减害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通过线下活动和持续的媒体宣传进行全球推广。
这项研究的出现恰逢其时且迫切必要。随着一次性电子烟充斥全球市场,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采取禁令措施 —— 其理由往往涉及环境担忧。2024 年 12 月,比利时成为全球首个禁止一次性电子烟的国家(2Firsts注:应为欧盟首个禁止一次性电子烟的国家),称此举旨在遏制青少年使用问题并 “保护环境”。2025 年 2 月,法国紧随其后,该国劳工部长宣称禁令将减少国家的环境足迹,并鼓励更负责任的消费行为。同年 6 月,英国也禁止了一次性电子烟的销售,称其 “对环境具有破坏性”。
尽管一次性电子烟的兴起确实引发了对其环境代价的担忧,但此前研究这些影响的学术成果十分有限 —— 直到这项研究的出现。“电子烟循环回收” 的研究对这类产品如何造成复合废弃物进行了深入分析。电子烟设备通常在单个装置中包含塑料、电子元件以及尼古丁等化学物质,这使其处置变得复杂。塑料会降解为微塑料,多年污染土壤和水源;锂离子电池若处置不当,可能泄漏有毒化学物质并存在火灾隐患。
重要的是,该研究借鉴了 2005 年《世界生物伦理与人权宣言》的伦理原则,倡导知情的消费者自主权、遵循不伤害原则、促进有益原则(环境福祉)以及环境正义。这些生物伦理原则指导着研究提出的将环境责任纳入减害策略的呼吁。
为更好地了解公众意识与行为,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包含 24 个问题的横断面国际调查。调查参与者来自多个国家和大洲,涵盖非使用者到常规电子烟用户等不同群体。结果显示,人们对电子烟废弃物的认知存在令人担忧的不足:相当一部分参与者表示会将用过的设备、烟弹和电池扔进普通垃圾桶,很少有人知道或能接触到专门的回收计划。
参与者还倾向于低估电子烟废弃物的环境影响,包括塑料污染、尼古丁渗漏和电池毒性。许多人表示,电子烟零售商未提供有关正确处置或回收计划的信息,尽管他们愿意接受这类指导。所有地区的受访者都反映,关于适当的处置方法、回收地点以及电子烟废弃物管理不当的实际环境影响,普遍缺乏易于获取的信息。
研究指出了导致这一问题的几个系统性因素:回收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为明显;监管漏洞 —— 包括将电子烟设备排除在电子废弃物法规之外 —— 进一步加剧了混乱;此外,许多电子烟产品的包装上缺乏处置说明或环境警告。
研究结果强调了改革的迫切性:
- 针对电子烟用户的环境教育活动可提高风险意识并促进负责任行为。
- 电子烟零售商可通过启动回收计划发挥更积极作用。
- 政府可要求制造商提供清晰的处置说明,并明确其产品的环境危害。
- 调查表明,消费者愿意采取更负责任的行动,但当前的体系却不必要地增加了难度。
“电子烟循环回收” 的持续工作对于弥补这些知识和基础设施缺口至关重要。通过全球活动、教育推广和倡导,该项目正帮助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认识到,除了禁令之外,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作为减害工具,电子烟有望大幅减少每年数十亿被丢弃的有毒烟蒂。但要让其真正助力公共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就必须负责任地使用和管理它们。
本分析中的任何内容均无意影响立法的通过,也不一定代表Tobacco Harm Reduction 101的观点。
欢迎向 2Firsts 提供相关线索、投稿、联系访谈或针对本文发表评论。
请联系:info@2firsts.com,或在 LinkedIn 上联系两个至上 2Firsts CEO 赵童(Alan Zhao)。
声明
1. 本文仅供专业研究用途,聚焦行业、技术与政策等相关内容。文中涉及的品牌与产品,仅为客观描述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品牌或产品的认可、推荐或宣传。
2. 含尼古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烟、电子烟、加热烟草、尼古丁袋)具有显著健康风险。使用者须遵守其所在辖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3. 本文不应作为任何投资决策或相关建议的依据。对于内容中的任何错误或不准确之处,2Firsts不承担直接或间接责任。
4. 未达到法定年龄的个人禁止访问或阅读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2Firsts原创内容,或转载自第三方来源并已明确标注出处。其版权及使用权归2Firsts或原始版权所有方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分发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本文内容,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有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info@2firsts.com
AI辅助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借助AI工具完成翻译或编辑,以提升效率。但由于技术限制,可能存在误差。建议读者参考原始来源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欢迎读者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请联系:info@2firs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