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市场过去三年电子烟销售额增长近50%,从2020年1月的1550万支增至2022年12月的2270万支;一次性电子烟份额从24.7%上升至51.8%,换弹式电子烟份额从75.2%下降至48.0%。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2
英国的头部电子烟零售商VPZ董事长道格·穆特表示支持一次性电子烟禁令,但前提是禁令实施后不会产生电子烟黑市。其表示英国应设立电子烟售卖许可证制度,零售商必须加入该制度才能销售电子烟产品。
英国广播公司
3
越南市场管理第五大队联合警察局查获了600件没有来源发票的电子烟产品及配件,这些被查获的电子烟均来自中国,其中包括Aspire等知名品牌。
越南城市与环境电子杂志
4
菲莫国际(PMI)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在乌克兰的利沃夫地区新建一个价值3000万美元的工厂,其乌克兰代表称该工厂将会创造250个就业机会。
路透社
5
白俄罗斯税务和征收部门透露,自7月1日起,无烟尼古丁产品和电子烟烟油的销售将需要获得许可证。在7月1日之后,不符合法规的经营者将被禁止销售无烟尼古丁产品和电子烟烟油。
чеснок
6
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议会已通过法案,将限制在现有卷烟店的500英尺内开设新的烟草店和电子烟店,并禁止在距离学校1000英尺内开设此类店铺。
WTMJ
7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当局计划禁止电子烟和水烟的进口与消费,但水烟在当地旅游度假胜地和餐厅非常受欢迎,禁令可能会导致巨大的收入损失。
公民报
推荐阅读

电子烟监管新闻发布会五大看点:监管进入深水区、产能管控、回流打击 ——2Firsts赵童深度解读监管升级背后的政策逻辑与行业影响
在世界无烟日来临前夕,国家烟草专卖局召开电子烟监管新闻发布会,释放出强烈的“监管加码”信号。2Firsts CEO赵童在解读中指出,监管已步入“深水区”,面对“出口回流”和“国际压力”的双重挑战,草本雾化产品被首次明确纳入监管,违规建设项目与非法经营行为将遭严厉打击。
2Firsts资讯
05-30

马来西亚卫生部:电子烟产品进入注册评估期,未获批产品10月前将全面下架
马来西亚卫生部预期10月完成电子烟产品注册审批,电子烟产品不在注册名单之列将被禁止销售。
资讯
06-11

菲莫国际:加码设备回收项目,计划2025年前修复百万台加热烟草设备
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已成功修复约867,000台加热烟草设备,2025年目标修复100万台加热烟草设备,Iluma系列设备取得成功并回收再利用,有效减少环境影响。
资讯
07-24

在全球烟草战场上,科学与谎言的较量:一位减害专家写给2Firsts的投稿
在这篇为2Firsts撰写的深度投稿中,减害专家Harry Shapiro揭示了全球烟草控制领域的误导与偏见,呼吁以科学证据为依据,推广更安全的尼古丁替代品,保护公众健康并挽救更多生命。
国际
07-08 · 读者投稿

马来西亚卫生部长:将推动全国性电子烟禁令,已进入多部门评估阶段
马来西亚卫生部长祖基菲里·艾哈迈德表示,中央政府正在考虑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和销售电子烟。卫生部将成立特别委员会提出禁令,以应对电子烟滥用问题。尽管已有部分州实施禁令,但需从多方面评估全面禁令的影响。
资讯
48分钟前

美国俄亥俄州上诉法院支持地方控烟权利:推翻限制城市立法的州法
美国俄亥俄州上诉法院推翻阻止地方制定烟草法规的州法律,裁定各城市可自行管理烟草。此前州议会曾推翻州长对相关法案的否决,此次裁决支持城市依自治权监管烟草,利于解决公共健康问题。
资讯
07-10

对话一次性水烟品牌 Al Fakher:以产品力为根基,拒绝价格战,欢迎良性竞争
在2025年World Vape Show上,Al Fakher 与两个至上2Firsts 进行对话,分享其从中东起家、走向全球的品牌战略,展示多款具差异化设计的新产品,并强调拒绝价格战、坚持高端定位的发展路径。
国际
06-19

加拿大帝国烟草调查:魁北克调味电子烟禁令实施一年,76%用户仍购非法产品
加拿大帝国烟草公司委托的一项调查显示,加拿大魁北克省实施调味电子烟禁令后,非法产品销量不降反升。76%的成年电子烟用户承认购买过非法产品,较2024年增长8%。专卖店销售占比从40%升至52%,黑市流通问题加剧。
资讯
07-11

保加利亚电子烟禁令仍待欧盟审批 范围含一次性和可重复使用产品
保加利亚议会通过法案全面禁止一次性、可重复电子烟的销售、推广和使用,目前该法案仍需要等待欧盟批准。
资讯
06-09

遏制青少年吸烟 新西兰6月起禁一次性电子烟
自2025年6月17日起,新西兰全面禁止销售一次性电子烟,并同步实施广告禁令、促销限制等新规,旨在降低青少年使用率与环境污染。专家普遍支持,但呼吁加强执法、完善环保机制,并警惕黑市扩张。政策成效将取决于后续监管力度。
资讯
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