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至上2Firsts原创】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与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联合行动,扣押了约300万件未经授权的电子烟产品,估计零售价值高达7600万美元。这是FDA查获的金额最大的一次行动。针对本次行动,2Firsts与多位长期关注电子烟行业的律师、合规人士进行了交流(美国合规专家解读“1022电子烟查扣事件”:想要留在美国市场必须要提交PMTA申请、评论|行业人士谈“美国1022电子烟查扣事件”:头部企业是执法重点,电子烟品牌应尽早拿到STN号)。
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领域法律专家唐顺良与PMTA认证顾问郑植也对此事向2Firsts谈到了自己的观察与判断。
面对行动规模更大,打击力度更强的官方联合行动,他们表示,FDA可能是FDA特意选择对大品牌进行重点打击,通过打击市场中影响力最大的品牌,规范整个行业。未来与海关、司法部的跨部门联合执法也将成为新常态。为此,企业不仅需要短期申请 STN 号作为应对措施,还更需要长远规划,通过逐步提升合规能力,组建合规部门进行法规研究,避免未来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市场损失。
行业律师:行业面临“杀鸡儆猴”式执法
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领域法律专家唐顺良指出,这次FDA与海关的联合行动不仅具有法律合规的重要意义,还传递了强烈的震慑信号。
唐顺良表示,本次执法事件并非没有“先兆”,FDA在过去几年的PMTA(烟草产品上市前申请)审核过程中,发出了大量警告信,正面说明其对电子烟行业的监管逐步加强。
FDA没有足够的全国性执法团队,但它针对一些市场的畅销大品牌采取执法行动。唐顺良将至形容为“杀鸡儆猴”,“因为大品牌的不合规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更大”。
因此,本次行动的公告点名“GEEKBAR”,其实可能是FDA特意选择对大品牌进行重点打击,通过打击市场中影响力最大的品牌,规范整个行业。
“FDA和海关的联合执法并非随机挑选,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大品牌的不合规行为影响最广,因此成为了执法目标。FDA的执法团队不会像我国的烟草专卖局那样遍布全国,因此他们会优先针对大公司,这也是一种警示方式。”唐顺良解释道。
此外,唐顺良还分析了此次行动的法律背景,指出美国在电子烟监管方面并没有一个庞大的执法网络。因此,FDA与海关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这种跨部门的联合行动未来将成为常态,尤其是针对那些通过虚报商品类别和价值逃避关税的电子烟企业。
PMTA合规人士:PMTA进入关键期,企业应积极应对
除了法律角度,熟知FDA烟草合规流程的PMTA认证顾问郑植也对本次行动进行了深入解读。
郑植强调,FDA早在2019年就开始推进电子烟产品的合规审查,但由于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进度相对缓慢。联系到美国本土政治变动,2024 年的行动虽然临近美国大选,但并非完全出于政治考量,更多的是合规进程自然推进的结果。
“FDA的不作为或缓慢的PMTA进程早已引发多方不满。如今,随着法规完善、流程梳理及关键岗位到位,FDA已经准备好加速推进合规审查。这次行动既是合规压力的表现,也是大选前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郑植说道。
他特别提到,许多企业目前依赖STN码(提交跟踪号码)作为短期的避险手段,但这并不能长期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合法性。随着时间推移,FDA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包括获取Acceptance Letter或File Letter等更高级别的合规证书,这将给很多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STN码我认为只是个暂时措施,未来更多的企业需要更高的合规标准,比如获取PMTA的Acceptance Letter或File Letter。这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排名靠前的企业才有能力应对,而中小企业只能暂时应对,或通过逐步提高合规标准以求生存。”他解释道。
未来:执法或将成部门联动组织
针对电子烟产品虚报类别、逃避关税的问题,唐顺良及郑植都提到了未来可能的执法趋势。
郑植指出,美国海关和FDA的联合行动可能只是开始,未来随着更多联邦机构的参与,电子烟行业的监管将更加立体和严格。
“海关的角色不仅仅是查扣非法产品,未来还可能会进一步与司法部和其他联邦机构合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监管网络。对于那些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进入市场的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无路可逃。”郑植说道。
郑植认为,美国未来的电子烟监管将愈发严格,没收只是初步措施,涉嫌到“灰关”的行为,未来甚至刑事追责。他表示,企业若想避免这些风险,必须加快合规步伐,建立专门的合规部门或团队,确保产品符合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法律要求。
“对于那些计划全球化发展的电子烟企业,无论是品牌商还是代工厂,成立合规部门并进行法规研究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合规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类似于医疗或制药行业,企业一旦忽视,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郑植强调。
唐顺良和郑植都认为,企业不仅需要短期应对措施,更需要长远规划,通过逐步提升合规能力,避免未来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市场损失。
“接近年末,随着美国监管力度的加大,进入美国市场必须积极响应法规要求,提高产品合规标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去’。”唐顺良说。
版权声明
本文章由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转载自已明确标注原始信息来源的第三方信息源。文章的版权及许可使用权归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或原信息来源所有。未经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擅自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否则本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处理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info@2firsts.com
AI辅助免责声明
本文可能借助AI技术以提高翻译和编辑效率。然而,由于技术限制,AI可能存在错误,因此读者应参考本文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以获取更准确的表述。
本文内容不应作为任何投资决策的依据或建议,2Firsts不对因内容错误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警示:
1.本文仅供产业技术、政策等专业研究之用,文中提及的品牌、产品仅为客观描述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品牌或产品的推荐或推广。
2.各类尼古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烟、电子烟及加热不燃烧产品)均对健康存在危害。请严格遵守所在国的相关法律和使用规定。
3.本文内容禁止未成年人阅读或传播。
